第八届全国自然科学类场馆科普培训班于2019年12月19-21日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举办。本届培训班由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会党委及党建活动小组联合主办,国家动物博物馆承办。本次培训的主题是“博物画、科学画及其历史研究”。全国从事科学画、科学画创作人员、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科技馆、科技中心、高校博物馆或标本馆工作人员,科普机构、自然保护机构、自然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科研院所、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科普出版单位人员、中小学校、教育机构、少年宫、青少年科技馆的科学教师、科技辅导教师,以及中国动物学会会员160余人参加。
培训班开幕式由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博士主持。国家动物博物馆展示馆馆长孙忻代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勇副所长致辞、中国动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永文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词,北京林业大学许保军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普大讲堂的创始者孙英宝也参加了开幕式并致辞。他们对培训班开幕表示祝贺,期望培训班学员能有所收获。讲课专家翁哲、张瑜、苏靓、余天一等也参加了开幕式。
举办此次科普培训班的目的是通过开展针对博物画、科学画创作人员、科普场馆、自然保护机构等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授课培训,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提升全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大学或中学的标本馆、科技活动中心等单位从事科普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促进各博物馆、科技场馆等的科普工作。每年一届的培训班都是目前国内较大规模的从事与科普研究和动物保护有关的科普人员的隆重集会,充分体现了一线科普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诉求,同时显现了科普场馆中科普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全国有40余家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科研院所、大学和中学学校、动物园、公园、科技活动中心、科普报刊、非政府组织、教育咨询机构以及个人参加。报名积极踊跃。此次培训班还资助了1位来自西部地区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学员往返旅费、培训期间的食宿。
培训班举行三天,分别邀请了六位我国博物画、科学画研究及创作很深造诣的专家授课。其中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保军副教授介绍了“西方博物画历史研究”,讲述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博物画的发展,博物画和科学画的关系及历史上的位置,通过学习学员们对西方博物绘画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
国家动物博物馆展示馆宣传主管苏靓全面讲述了“从鸟类和昆虫了解物种图鉴的绘制”, 重点讲述了为什么需要绘画形式的图鉴,好的图鉴与不合格的图鉴区分,如何成为合格的图鉴画师,分享了画图鉴的方法,并现场进行示范。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詹琰教授作了题为“宋代绘画与中国博物传统”报告,她主要从博物学、中国博物传统,博物画的民族特点、地方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讲述,重点介绍了宋代绘画与博物学传统。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部插图编辑翁哲以“自然绘画及设计应用”为题作科普报告。他从绘画技巧和绘画步骤进行授课,使学员们从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一次知识的冲击。
《博物》杂志插图主管张瑜为学员带来“科绘十年之路” 心路历程分享,如何去观察动物的习性、行为和生态,将所观察到的体现在绘画作品中。
在授课期间,学员还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展示馆交流、学习。国家动物博物馆收藏各类动物标本约570万号,是集动物系统与进化研究、动物标本收藏和动物科学知识普及三位一体的科研、收藏和科普基地,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动物标本收藏中心。
本次培训班建了微信交流群,从刚开始的170余位,迅速增加到220余位,大家交流热烈,很多学员在群里分享、交流作品200多幅,为学员及需求方提供了交流平台。
本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成功,受到了学员的极大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