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第一届亚洲鸟类学大会(The 1st Asian Ornithological Conference, AOC)”于2021年11月9-11日在我国成功举办。会议原定在广东省珠海市举办,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改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同时召开线下加线上会议。来自29个国家的300余人参会,涉及91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其中146名从事鸟类学研究的代表正式注册参会,其余参会人员则采取线上听取报告或参与圆桌讨论会的形式。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亚洲鸟类共享同一片蓝天”(Asian Birds Share One Blue Sky),体现了亚洲鸟类工作者团结协作,为亚洲鸟类的生存、发展和保护共同努力。
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动物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以及国际鸟类学家联合会(IOU)亚洲工作组发起和筹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雷富民研究员为大会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Frank E. Rheindt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为大会副主席,浙江大学丁平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悦华研究员为大会秘书长。
10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孙悦华研究员主持,国际鸟类学家联合会主席Dominique G. Homberger教授、国际鸟类学家联合会前任主席Lucia Liu Severinghaus教授、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张正旺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詹祥江研究员、广东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邹发生研究员以及国际鸟类学家联合会副主席、本届亚洲鸟类学大会主席雷富民研究员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庆祝首届亚洲鸟类学大会的顺利召开,热烈欢迎参加会议的代表。Dominique G. Homberger教授和Lucia Liu Severinghaus教授对本届大会在疫情影响下能够顺利召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高度赞扬中国学者对大会举办所做出的贡献。
本次大会邀请了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Scott V. Edwards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Frank E. Rheindt教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Per Alström教授,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Anders P. Møller教授,韩国庆熙大学Jin-Won Lee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雷富民研究员以及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胡慧建研究员做了大会学术报告。68位来自亚洲、欧洲等不同国家的鸟类学工作者进行了分会场报告。此外,还有30篇论文以墙报形式进行了展示。报告内容广泛,研究对象涵盖鸣禽、游禽、涉禽以及猛禽等多个类群,研究内容包括了鸟类行为、迁徙、生态、保护、生物地理、系统发育以及基因组进化等全球最新研究热点。大会还设立了《分子生态学期刊》投稿交流、黄胸鹀保护、水鸟迁徙保护3个圆桌讨论会。
在10日晚上举行的“亚洲鸟类学发展”讨论会上,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印度、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蒙古、俄罗斯、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的代表通过充分讨论,一致同意建立“亚洲鸟类学联盟(Asian Ornithological Alliance,AOA)”。筹备讨论会提名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雷富民研究员和新加坡国立大学Frank E. Rheindt教授作为联盟的主席和副主席的候选人,深入推进联盟构架、章程起草、会员发展、网站建设等各项事宜。联盟秘书处将设置在中国北京,同时在中国广州、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或国家设立地区协调办公室,以推动亚洲各国之间鸟类学学术交流与协调。会议同意将亚洲鸟类学大会(AOC)作为亚洲鸟类学联盟(AOA)的周期性会议,每2年举办一次,下一届亚洲鸟类学大会将于2023年举行。
11日中午,大会圆满结束了学术交流的议程。在随后举办的闭幕式上,新加坡国立大学Frank E. Rheindt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张正旺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对为本次会议做出重要贡献的协办单位以及会议赞助方表示了感谢。协办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省长隆慈善基金会、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海南师范大学热带岛屿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Avian Research》。赞助方包括广东省科协、广东省振兴科技基金会、德鲁伊科技、湖南环球信士科技有限公司、“自然圈”博物学家工作室。
第一届亚洲鸟类学大会的成功召开,是亚洲乃至世界鸟类学研究史上一个重要事件,是亚洲鸟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未来亚洲鸟类学联盟的成立,不仅将为亚洲鸟类学研究学者提供交流平台,也必将推动鸟类学这门古老而经典的学科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当前学科和研究技术交叉融合的时代,大会对亚洲乃至整个全球的鸟类学研究和鸟类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主会场合影
分会场合影
大会嘉宾致辞
大会嘉宾致辞
大会主席雷富民研究员致辞
大会报告情况
大会报告情况
分会报告情况
分会报告情况
分会报告情况
分会报告情况
圆桌讨论会议情况